对于程序员,Windows 和 MacBook 都可以作为工作平台,那选哪个更好呢?正好本人两系统都用过,这里简单谈谈每个系统的使用感受,给后面想买的同学做个参考,防止走弯路。
2021年7月份买了一款联想R9000P 3070显卡的笔记本,性能很强,可以说能文能武工作娱乐两不误。记得当时买的时候Macbook M系列笔记本刚发布, 也是担心软件兼容性有问题,当时就买了这款。(同事买的Macbook m1 pro,当时装的ide打字都卡,然后就没怎么考虑)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对R9000P的抱怨越来越多,于是在2023年5月份又入了Macbook Pro m2,体验很好,就是有点费钱包😂。以下是两台电脑的简单对比,大家先直观感受一下。
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下为什么从windows换到mac。
macbook pro m2 1.38kg 屏幕尺寸14,而R9000p 重达高达2.58kg 屏幕尺寸15.6,体积大加上很重每天背着上下班会是一个不小的负担,双肩包勉勉强强能将R9000p放进去。对于日常背着通勤,非习武之人,不建议入手,实在太重了。 这还是没算上电源的情况,如果算上电源(貌似也要2斤的样子),总重量奔着10斤去了,下面给张图大家感受一下。
当时为了方便通勤,又另外买了一个氮化镓适配器,最高功率90W,2个type-c接口,一个usb接口,外出也是用这个适配器,算是减轻了一点负载。当换了mac 14后,电脑重量直接省了2斤,对比重量还有机身感受还是很明显的。
当时想换mac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续航, 日常工作中R9000p最多也就4-5个小时吧, 这还是在深度优化过以及轻度使用下的续航时间。如果重度使用比如说开个视频会议,基本2个小时多一点就没电了,很多使用windows的小伙伴经常在开会的时候电脑没电,所以使用windows的小伙拦开会时一般都会带着电源😂,还会带着鼠标(因为触摸板不好使)。这里可能有小伙伴问怎么优化的,我做法是关闭独显显示,CPU性能设置最大90%,关闭高性能模式等等。换了mac后,完全没有续航焦虑的问题了。官方说最长可达12 小时的无线上网,咱这边也没实际测过,一般出门都不带电源,有时候在外加班一晚上都还有电,Arm芯片真的很省电。
R9000p虽然是2021款,在当时算是性能很强的CPU了,当时m1系列芯片刚出,在跑分上R9000p估计会高一些,但实际体验给我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强。作为程序员,IDEA,Webstorm这些工具是必不可少的,平时再开个微信,企业微信,一句话只能说勉强够用。这时稍微来点骚操作,电脑会就卡一下,特别是企业微信消息上面切换过快时,可以明显感受到卡顿。mac m2 pro用下来几乎没有卡顿,如果卡顿大概率是软件兼容问题。比如说有道云笔记,全文搜索时,卡成翔,目前最新版本卡顿好了很多。
关于性能只谈具体感受,虽然网上列的参数很唬人,但我觉得还是要结合实际,体验很重要。关于性能的另一方面简单说说噪音,R9000p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,风扇响起来给人的体验很差。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,你在学习,有时它就会突然给你来一下。。。😭。为了解决这个烦人的噪音问题,我把最大CPU使用率设置成了99%,也就是关掉了超频。关了以后,风扇基本是不响了。但插着电源又会有另外一个问题,那就是电流吱吱的声音,夜深人静显得很刺耳。当然官方发布了一个bios布丁,将电源Level设置为1,原理是通过风扇把电流的电给释放出来。电流声是没了,但风扇常转。。。此时心里一万个草泥马。对比之下Mac电脑日常使用风扇就没听到它转过。。。。不管是视频会议还是日常开发,电脑都是冰冷的。。。能耗比恐怖😂
R9000p外观上来看给人一种粗犷的感觉,有点像北方的汉子,mac 小巧精致, 有点小家碧玉的感觉。如果外出办公比如说在图书室,或者咖啡厅,Mac会更好些,不会太突兀。
R9000p在日常使用过程中,如果长时间不关机,内存使用率就会越来越高,不知道是不是windows内存泄露问题。内存使用率高了后,打开软件性能会变慢,如果内存超过了物理内存,这时候会用到虚拟内存,也就是一部分内存数据放到了磁盘上。频繁操作磁盘会导致性能急剧下降,当时买的R9000p内存是16g,软件开多了,内存不足会导致卡顿。对比Mac日常从不关机,并没感觉到内存泄露。也可能是Mac配置高64G内存😌, 好吧。。。 这个确实没有可比性。
另一方面是要说的是触摸板, R9000p触摸板使用的过程中,有时候会失灵。啥意思呢,就是有时候鼠标会无法控制,滑动一下,莫名其妙的把开始菜单给打开了,把工作页面全最小化了,给人的感觉各种指令串了。出现这种情况时,我一般会按F10把触摸板关闭,再按一次打开,重置触摸板能恢复。反馈售后,官司给的说法是有静电,还给了新驱动包,关键是装了也没鸟用,最基本的功能都做不好,就吹性能有啥意义呢?对比之下,mac的触摸板太好用了,可以说是指哪打哪,有的小伙伴用mac都不用鼠标。我2014年买的日版的mac触摸板都比R9000P好使。
有人说windows比mac电脑生态好,软件多,很多软件mac上没有。这种说法是对的,但对于程序员来说,软件差异不会太大。windows上有的,基本Mac上都有,而且还更好。唯一没有的,比如说xshell,source insight。mac上没有对应的软件,不过mac上可以用SecureCRT替换xshell,使用visual Studio Code 可以替换source insight。关于软件质量,windows上的软件大多数都有广告,相反mac上的软件广告就很少。假如你不是程序员,而是一名学生,这里还是需要考虑一下软件的兼容性,看看mac上有没有学习所依赖的专业软件。
为什么要讲数据安全,所谓的数据安全指的就是隐私,因为之前工作中使用的是R9000p,不知道何时电脑端被偷偷的装了一个数据防泄露(DLP)系统,这软件最流氓的是不但能监控你的系统,还无法卸载,即便是在安全模式下,想删的话只能重装系统。本来买个电脑为你服务拿它当儿子用,没想到买一祖宗,得伺候着。。。😡。对于Mac而言可能也有类似的系统存在,但一般情况下作为管理员还是有办法删除的。加外mac上哪些软件申请哪些权限,在安装时都会告知用户,权限后期也能按需关闭。可以说在安全性上完胜Windows。另外要补充的是R9000p也预装了一个联想管家,也是无法删除。mac删除软件非常方便,直接将应用拖拽到废纸篓就好了,体验跟手机一样。
关于效率工具因为每个人所使用工具不同,不太好做对比,这里就挑几个常见的工具简单对比一下。
windows原生的窗口切换比mac上的好用,窗口切换时有缩略图,如果要在mac实现windows窗口切换效果需要安装 AltTab软件,装完后AltTab功能比windows功能要多,小伙伴们可以尝试一下。
windows右键菜单简单好用,比原生的mac好用,mac上没有剪切快捷键,只能通过移动达到剪切效果。不过也有免费的替换方案,我们可以使用Easy New File扩展右键菜单,这个软件免费。另外,可以配合Yoink 实现文件拖拽移动,个人感觉还是挺方便的。
Windows可以通过 win+← 以及 win+→ 实现窗口分屏,比如说写文档时想分两屏,左边放chrome,右边放office。通过这个快捷键可以快速分屏。mac原生的不好用,这里可以下载Magnet实现分屏管理。Magnet功能比windows原生的强N倍,放个图大家感受一下:
在windows上就没有类似好用的小工具,可能原因是怕被破解不赚钱吧。
windows原生的文件搜索比mac原生的差很多,mac自带的 Command + Space可以实现文件的快速搜索,如果下载安装Alfred功能会更强大,不仅可以快速搜文件,按shift还可以对文件快速预览。还有计算器,翻译都可以在Alfred中实现,可以说是百宝箱。 有朋友问windows上有没有类似的软件,Windows上我用过Listary实现快速搜索,QuickLook可以实现文件预览(有些文件不支持需要装插件)。
mac上3指滑动可以选中文本,windows上原生无法实现,不过可以通过安装FastGestures v2.1.21达到这个功能,但体验一般。
windows mac都有免费的截图工具这里就不具体对比了,mac上我一般用iShot。
windows mac 都用CopyQ这款免费的软件,体验效果windows上感觉更好一点,另外Mac上也有一款Paste软件,很酷炫,不过是收费的。用久了以后感觉还是CopyQ更实用些。
windows 复制粘贴 Ctrl+c / Ctrl+v, mac是Command + c / Command + v。 用起来Mac更顺手,特别是关闭对话框,mac快捷键很容易操作,windows相对差些。这个是个人习惯吧,用些人还是喜欢Windows那套。
Windows可以说完爆Mac,毫不夸张的说自从买了Mac我把游戏的瘾给戒了。如果你是大学生,买mac之前请三思,不打游戏显得不合群😤。
没啥可比性,好吧mac就是贵,所以在选择之前看一下手头预算。当时买R9000p,花了将近1W大洋,配置CPU R7-5800H 内存16G 磁盘512G。mac m2 pro 芯片m2 max 64GB内存,磁盘1T,总价2.4W左右,价格相差1W多,不过如果9000p拉到同样配置的话,也得1万5了。所以预算有限可以考虑低配的Mac,16g版本的1W出头,不重度使用基本也够用了。
总之 关于以上十点,除了娱乐以及价格windows有优势外,我是看不出其他优势了,以上是自己的使用感受,仅供参考。